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anti-PD1为代表的ICIs(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改善了许多癌症患者的生存。然而,仅20%-40%的癌症患者对ICIs产生持续响应,李洋团队前期的研究揭示了JNK(c-Jun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在膀胱癌肿瘤细胞中发挥促肿瘤作用,JNK信号通路作用广泛,抑制这一通路产生的效应以及作用分子机制目前仍是未知的,在复杂的肿瘤微环境中,JNK抑制剂能否成为可靠且有效的肿瘤治疗药物仍需要科研人员探索。
2024年9月18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洋课题组联合深圳大学华南医院王永强教授、我校吴明青老师在国际高水平科技期刊Cancer Research(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官方期刊,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2.5)上发表了膀胱癌免疫治疗的相关研究“Inhibition of JNK Signaling Overcomes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Mediated Immunosuppression and Enhances the Efficacy of Immunotherapy in Bladder Cancer”。该研究发现,JNK抑制剂在体内恢复T淋巴细胞的效应毒性以及肿瘤杀伤能力,增强anti-PD1免疫治疗疗效。
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居住和生长的环境,主要由免疫细胞和基质细胞组成,细胞组分的变化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微环境具有异质性。李洋课题组首次在单细胞层面描绘了JNK抑制剂治疗过程中膀胱癌微环境图谱,明确CAFs(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和T淋巴细胞之间的串扰促进膀胱癌肿瘤生长。机制上,JNK信号通路促进膀胱CAFs中TSLP的分泌,从而阻碍CD8+ T细胞的肿瘤抑制功能。靶向JNK信号通路和阻断PD1的联合治疗是癌症治疗的一种前瞻性治疗策略。
论文的通讯作者为李洋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强教授(深圳大学华南医院)和吴明青老师(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论文第一作者为崔程莹(安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张豪杰(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该工作也得到我院高倩副教授、以及附属第一医院杨苗苗医师的支持和帮助。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团队基金、深圳市科技创新计划基因的支持。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