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时间:2024-11-06
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第一条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免疫生物学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目标如下:
1.思想政治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专业要求:具备免疫生物学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免疫生物学专业知识以及与本学科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了解免疫生物学发展前沿;具有文献检索与阅读、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操作以及科研论文写作的能力;具有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独立承担免疫生物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与推广等工作的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语。
第二条 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方向:
01.感染与免疫
开展细菌、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基于病原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筛选小分子抗菌、抗病毒多肽和化合物,为抗感染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候选分子。
02.肿瘤免疫
开展NK细胞基础生物学和临床免疫学研究,开展T细胞发育、分化、耗竭和死亡在抗肿瘤免疫中的机制研究,为临床上肿瘤的治疗提供新型免疫治疗靶点。
03.免疫与代谢
围绕肝脏固有免疫应答,开展肝脏的炎症免疫与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为代谢性肝病提供治疗靶点和策略。
04.移植免疫
开展白血病人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同种异体反应性αβ 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的机制研究,为同种异体反应性αβ T细胞介导的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
第三条 学习年限
1.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五年,其中基本学制年限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对成绩优秀、工作出色并能顺利完成科研和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提前毕业规定(试行)》相关要求,可申请提前毕业;对未能按期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要求,由本人或指导教师提出申请,院所负责人同意,报研究生学院审批,培养期限可适当延长,具体详见《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学年: 第一学期:研究生课程学习。
第二学期:查阅文献进行课题前期调研,开题,开始实验技能学习和训练。
第二学年: 第三学期:课题研究,完成中期考核,并参加学科系安排的教学实习。
第四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
第三学年: 第五学期: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和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总结、数据整理和补充实验,撰写文章、投稿。
第六学期:完成课题研究,进行资料整理,撰写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2.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三~六年。本校职工非全日制研究生具体安排除需参加教学工作和一定的教研室行政工作外,其余同全日制研究生,只是课题研究时间可延长一年,从第二学年起同教研室其它同志一样参加工作;外单位非全日制研究生除参加教学工作外,其余同全日制研究生。
第四条 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详见附表。公共必修课10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且≥3门,专业进展课2学分,专业英语2学分,选修课≥7学分且≥3门,学术报告3学分,临床与教学实践2学分,文体活动1学分,总学分≥33分。
2.各研究方向每位研究生学位课程均一致,非学位课程可以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有所不同。
第五条 学位论文工作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调查及预实验研究等,进行论文选题。选题的基本原则为:
1.选题应对本学科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能够对本专业的科研或临床医疗工作做出一定的实际贡献。
2.选题一般应在研究方向范围内,要有利于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尽量与本专业或导师现有的研究课题或科研项目有关。
3.选题应比前人的工作有所深入、创新,能够提出新观点或新方法,而不是重复前人的工作,应在自己的选题范围内做查新工作。
4.选题还要从研究条件和时间方面考虑,课题所需要的仪器设备、研究材料和经费基本具备;能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
硕士研究生在确定选题后,应写出文献综述,并提出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于第二学期内在学科系内做开题报告,报告其选题依据和研究工作计划;参加者应对选题的先进性、科研设计的严密性、方法和指标选择的科学性等进行评论。开题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记录于《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论文课题开题报告书》中,研究生在听取意见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一式三份,分别报学科系和所在学院。
硕士研究生生应按阶段在所在学科系汇报课题工作进展情况。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工作半年后,硕士生应在学科系或课题组内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等,与会者对其汇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使研究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中期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记录于《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情况表》中。
研究生毕业前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并提交学位论文,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第六条 培养方式与方法
1.论文工作中期报告:论文工作半年后,硕士生应在学科系或课题组内汇报本阶段的论文工作情况,所遇到的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计划等,与会者对其汇报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使研究工作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进行。中期报告必须有详细记录,记录于《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情况表》中。
研究生毕业前需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并提交学位论文,在论文中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详细的阐述,提出自己的观点。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执行。
第六条 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除了完成规定最低学分外,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学院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研究生党、团组织、研究生会以及研究生社团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导师在学术活动中需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在研究生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促进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同步提高。
2.课程学习
按课程设置完成所需课程学分,学位课程考试以百分制75分(含75分)为及格标准,非学位课程考试以百分制60分(含60分)为及格标准。
3.参加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
(1)参加学术活动次数以基本修业年限 ×6 计算,延期不再另计(如学业3年,须听满18次)。
(2)参加教学实践、生产实践或社会实践。
上述活动登记表、文献综述和实践总结报告,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备案。参加学术交流与实践活动获得3学分。
4.撰写文献综述
硕士研究生在进行开题论证前应广泛阅读研究文献。需撰写中、英文综述各1篇。经导师审核签字后,交所在学院备案。
5.完成开题论证、中期考核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于第二学期进行论文选题、开题论证,第三学期进行中期考核。开题报告和中期考核需得到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讨论通过。
6.完成论文与答辩
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按照学校及学院有关规定执行。
7.考核方式
基础理论课的考试按照《安徽医科大学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条例》执行;专业进展课和专业英语以导师指导下自学为主,适当安排课堂讲授以及英语口语讨论,内容包括免疫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相关内容;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进行,考核方式为闭卷;教学及实践技能考核由学科系组织有关专家现场考核。
未明事项参考《研究生培养手册》。
第七条 主要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第七条 主要专业参考书目及期刊
(一)著作:
1. Abul Abbas, Andrew Lichtman, Shiv Pillai. Basic immunology (5th edition), 2019.
2. Jenni Punt, Sharon Stranford, Patricia Jones, Judith Owen. Kuby Immunology (5th edition), 2018.
3. 詹韦免疫生物学(第十版). 周洪 主编, 科学出版社, 2022.
4. 医学免疫学(第七版). 曹雪涛 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5. 医学免疫学(第三版). 高晓明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二)期刊:
1.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2. Nature immunology
3. Immunity
4. 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
5. Science immunology
6. 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
7. Trends in immunology
8 Autoimmunity
9.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