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时间:2024-11-28
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第一条  为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实验室突发安全事故,保障师生员工人身安全,防止环境污染,减少财产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  本预案所称实验室安全事故是指全校范围各教学、科研实验室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事故。
第三条  实验室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应按照《安徽医科大学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规定流程进行上报和组织救治等应对措施。
第四条  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的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实验室事故类型,采取以下相应的处置措施。
一、 实验室火灾事故的处理
(一)实验室火灾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根据火情报警或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二)火灾确认的同时,现场工作人员应及时组织、引导人员疏散并抢救伤员,确保人员不滞留火灾现场。
(三)实验室负责人在火情未蔓延的情况下,应指挥人员组织安全警戒,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初步判断火灾发生的原因,明确火灾周围环境,判断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引致次生灾害。
(四)实验室应结合专业特点,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并采取相应措施,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固体可燃材料火灾,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应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带电电气设备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沙或干粉灭火器等来灭火。
 二、 实验室触电事故的处理
(一)实验室触电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
(二)触电事故急救时,现场工作人员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越快越好,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工作人员不得用手直接触及伤员。     
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
1.切断电源开关;
2.若电源开关较远,可用干燥的木橇、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
3.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拉触电者的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三)现场工作人员在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采取相应措施。如触电者神志清醒,应使其就地躺平,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如神志不清,应就地仰面躺平,且确保气道通畅,并以5秒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
三、实验室爆炸事故的处理
(一)实验室爆炸事故发生后,现场工作人员应在确认安全的情况下,及时切断电源并关闭管道阀门。
(二)现场工作人员应及时组织、引导其他人员通过安全出口或采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
(三)现场人员安全撤离后,工作人员应做好安置工作。
四、实验室化学灼伤事故的处理
(一)发生强酸、强碱等具有强烈刺激性和腐蚀性的化学物质灼伤时,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分别用低浓度的(2%-5%)弱碱(强酸引起的)、弱酸(强碱引起的)进行中和。
(二)溅入眼内时,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五、实验室污染事故的处理
(一)化学性污染
1.有毒有害物质泼溅或泄漏在工作台面或地面的,先用试剂中和后再用清水冲洗。
2.有毒有害物质泼溅在实验人员皮肤或衣物上的,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再根据其化学性质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有毒气体泄漏,立即启动排气装置,打开门窗,将有毒气体排出。如有中毒的,立即将中毒者移至室外空气良好处,保持患者安静,松解患者衣领和腰带,以维持呼吸道畅通。
4.经口中毒者,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化学性质给中毒者服用肥皂水等催吐剂,或服用鸡蛋白、牛奶和食用油等,以缓和刺激,随后用干净手指伸入喉部催吐,减少毒素吸收。
(二)一般病原微生物污染
1.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人员的衣服、鞋帽上或实验室桌面、地面的,立即选用75%的酒精、碘伏、0.2%-0.5%的过氧乙酸等进行消毒。
2.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室工作人员皮肤上的,立即用75%的酒精或碘伏等进行消毒,再用清水冲洗。
3.病原微生物泼溅在实验人员眼内的,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洗眼液冲洗,再用清水冲洗。
(三)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泄漏污染
1.立即封闭被污染的实验室或者可能造成病原微生物扩散的场所。
2.立即对工作人员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对相关人员进行医学检查。
3.立即进行现场消毒。
4.对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采取隔离、捕杀等措施。
5.其他需要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四)大型仪器故障及实验器皿割伤事故
1.操作时被污染的注射器刺伤、金属锐器划伤,解剖感染动物时被锐器损伤或被动物咬伤的,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伤口,挤出伤口血液,再用消毒液(如75%酒精、2000mg/L次氯酸钠、0.2%-0.5%过氧乙酸、0.5%的碘伏等)涂抹或浸泡消毒,并包扎伤口(厌氧微生物感染不包扎伤口)。
2.离心机内发生盛有感染性物质的试管破裂的。如果机器正在运行,应关闭机器电源,让机器密闭30分钟使气溶胶沉积;实验人员戴上专用手套清理碎片;离心机内使用专用清洁剂擦净。
六、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理
(一)现场人员服从指挥安全撤离。
(二)严禁救援人员单独行动,进入现场须配备必要的防护器具。
(三)事故中心区严禁火种、切断电源,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手段堵住泄漏处。
1、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2、稀释与覆盖:根据泄漏物的化学性质喷射雾状水、泡沫或其它覆盖品进行稀释和覆盖。
3、收容:用干砂、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4、废弃:将收集的泄漏物移交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处理
(一)发生特种设备事故,首先切断电源,抢救受伤人员。
(二)对受伤人员的抢救根据其致害性质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三)撤离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由主管部门或社会监督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鉴定。
八、辐射安全事故的处理
(一)发生放射性物质在实验台泼洒事件,实验课任课教师应立即组织学员带上手套用抹布干净,在反复清洗干净后,用放射性表面污染监测仪监测其污染程度。
(二)对少量放射性物质吸入呼吸道或溅落到表皮伤口等意外情况,应立即服用促排药或流水冲洗伤口部位,接着服用辐射防护剂或用消毒剂清洗皮肤伤口。
(三)发生辐射安全事故后,由核医学教研室负责事故受照者生物剂量估算。对受伤人员的抢救根据其致害性质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撤离事故现场的所有人员,并保护好事故现场。
第五条  本预案未尽事项,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预案执行。
第六条  本预案由国有资产管理处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扫码关注